神秘的地沟油,流向了既生产食用油又生产生物柴油的“天禾油脂”。在这里,地沟油的流向遭遇“无间道”。在记者暗访时,企业负责人说,生物柴油不赚钱、只是偶尔生产;隔日,当质检部门在现场检查时又改口说,食用油早就不生产了——翻云覆雨间,“地沟油究竟有没有摇身成为食用油”成了一个似有似无的魔术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合肥每个月的地沟油总量大概有600吨,目前只有一家有成套设备的油脂公司,这家公司只能收到300吨左右的地沟油。也就是说,还有300吨地沟油不知所踪。
地沟油不愿意进正规的油脂公司,应当是有人“价高者得”,而这些出得起“高价”的买家,大多是买来提炼食用油。记者的连日暗访加上监管部门的“突击检查”都无法为地沟油魔术完全“揭秘”,乃至当中有无猫腻,目前只能基本靠猜,由此可见这场演出环节之缜密、演员之专业、托儿之忠诚。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不久前的那则“中国人一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”的新闻,消息一出,舆论哗然,甚至有人调侃说:“如果发生核战争的话,最后活下来的只有蟑螂和中国人。”
诡异的是,这场舆论风暴的结果不是倒逼出纾解地沟油困局的得力举措——而是“迫于种种压力”,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3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说两三百万吨的数据不应当由他说出来。20多年的地沟油顽疾,弄到眼下欲盖弥彰的境地,既神奇,也合乎情理。
说神奇,是因为地沟油不是新问题,“七八顶大盖帽就是治不住这顶小草帽”;说合乎情理,是因为监管如果得力、如果心思都花在这方面,哪还会有餐桌上这些惊悚的话题?近日《河南商报》一则新闻值得玩味:郑州的质监、工商和卫生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,“地沟油主要不归我们管”——这恐怕才是地沟油魔术一直破而不解的根源。人人都有权限,但人人都不管。在整饬地沟油问题上,公众见到的只是运动式抽检,但问题是,地沟油通常是勾兑使用,稀释后的地沟油,比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隐蔽多了,餐桌上的抽查怎能查清?
这些年,公众对地沟油的关注,不仅仅在于总量或毒性,更在于对公共管理与职能监管近乎束手无策的迷思与追问。最简单的一个道理:如果潲水卫生有人管、窨井捞油有人问、黑作坊有人禁、违法生产有人查,地沟油又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上了餐桌?最后提醒一下这起云遮雾罩的“天禾油脂”事件中的一个细节:此次“突击”检查,是在省质监局派员来到舒城,并“通知当地质监部门”的前提下,联合进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