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食行动
秋阳浩浩,果香蔬绿,鱼肥猪壮。在这收获的日子,对农家菜充满了怀念。从乡间走来的农家菜,弥漫着浓厚的山野之气、乡土之韵和林泉之乐,质朴无华中给人久违的原始味道,寻找它的过程,有时比得到更重要,“心远地自偏”的意趣油然而生。
味觉在田园游走
以往吃农家菜得“上山下乡”,舟车劳顿到郊外或更远的地方。这几年,农家菜已成功地从农村走进了城市,把菜馆开到了闹市里。农家小院在市内就开了5家分店,而且规模都不小。这是农家小院刚开的新店,虽然原来的四合院被五层高楼取代,但竹林、小桥、古井、茅屋还是营造出都市里的村庄。依旧是木桌、藤椅,依旧没有菜谱,点菜得到一个大木牌前,可这种朴实简单却唤起人尘封已久的味蕾记忆。据说,武汉的农家菜正悄然“升级”,一种都市版农家菜正在兴起,将乡土气息与都市风韵融为一体,在原料的搭配、调料的使用以及装盘上出奇出新,使农家菜整体档次得到提升,迎合了一些食客既要吃出乡土味,又要有点时尚情调的需要。在这里,我们就与这种农家菜“不期而遇”。
油浸大虾
美味指数:★★★★★
这个虾,堪称淡水虾中的“巨无霸”,通体微红,明净清爽,没有小龙虾坚硬的盔甲,胖头胖脑,圆圆滚滚,一个重上千克,抵得上几只小龙虾。这是该店独有的招牌菜,每天限量卖,去晚了常吃不到。虾是海南琼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南丽湖野生的,在当地赫赫有名。这个菜,做工很讲究,虾必须是鲜活的,这样才能保证质嫩无异味。先用鸡汤、纯净水、凤头姜、土芹等浸泡12小时以上,鸡汤是为了增鲜,纯净水是保持菜的清纯,而土芹除了增香,还使虾有了复合味道。然后,放入秘制的麻辣香油中慢慢浸熟,火苗微微跳荡,虾在油中优雅地沐浴,完全与油与调料的味道融为一体。菜肉质饱满,色泽红亮,摘下虾头,在虾身上轻轻吸上一口,能品味吃小龙虾的吮吸之乐,带来草根的快慰。再剥去虾壳吃虾,满口都是肉,嫩嫩的带着甘甜,那滋味可与泰国虾仁媲美,一种满足充溢心间。
柴酱鸡
美味指数:★★★★
单从菜的外表,看不出有多少惊人之处,吃到嘴里,连骨头都是香的,感到了它的不凡。此菜用的是农家放养的当年仔公鸡。吃鸡,人们似乎有着一种偏见,以为只有母鸡才有营养。其实,公鸡属温补之物,肉质细嫩,烹饪起来更入味。重庆烧鸡公的火爆就是佐证。鸡先用清水浸泡2小时,去腥味及血污。再放入卤锅中。好菜全在一锅汤,卤锅的底汤,是用老母鸡、猪排骨、筒子骨吊成的,加入了罗汉果、甘茶、山萘、沙仁、白扣等几十种香料,一只一千多克的仔公鸡,要一大盆调料来烹调,享受着非常隆重的“礼遇”,舍得,才有滋味。卤时,用的是农家的土灶,火力均匀。而且用原汁烧,出多次汤,反复烹调,经过这种“千锤百炼”,鸡体内的水分基本蒸发光了,鸡的原味以一种膏腴的口感体现出来,上桌时一股浓香顷刻散发开来,骨酥肉烂,外浓内鲜,吃后口中都是香的。
干炕泥鳅
美味指数:★★★★
当小龙虾在很多城市火的一发不可收时,在成都等地,泥鳅正与之分庭抗礼,有的食家甚至预测,今后的市井餐桌,泥鳅与小龙虾将比肩而行。泥鳅虽也多在柴扉草屋、鸡毛小店中安身立足,然而却号称“水中人参”,营养丰富,肉质鲜嫩,吃时休闲情调浓。武汉泥鳅火锅的逐渐兴起以及石锅泥鳅豆腐、泡蒸泥鳅等的增多,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趋势。农家菜馆往往是市井美食流行的风向标。这道菜用的是洪湖鲜活的野生灰面泥鳅,制作上严格按照洪湖渔家的方法,泥鳅置于清水中喂养数日,淋点植物油,让其吐尽体内污物,再剖肚去除内脏。接着,用农家柴灶生煎至表皮金黄。煎时要有耐心,小火两面慢慢加热,使泥鳅鲜味尽出。这时,再加入秋辣椒和蒜瓣,秋天的辣椒辣味绵长,富有层次感,鲜香十足,它的味慢慢地渗透到泥鳅中,使泥鳅愈显爽口。由于是在柴灶上做出的,这道菜锅香浓郁,锃亮的汤汁都附着在泥鳅上,泥鳅外香酥,内软嫩,回味香浓,顺颈下口,嘴里龙摆尾,好不快畅。
聚宝盆
美味指数:★★★★
一个硕大的黑色陶钵端上桌,里面装满百灵菇、乳鸽、鱼肚、鹌鹑蛋、鞭花、鸡肾、山野笋等,脑际不禁跳出“盆满钵满”这个词,产生一种丰收的喜悦。这个菜,源自农家,逢及喜事临门,农家便在空旷的地方,配以木台木凳,以木炭加热,大家围着热烘烘一大盆菜,尽情品尝。此菜在原料上做了改进,更适合都市人的需要,但显示的依旧是柴灶功夫。汤是用老母鸡、猪筒子骨等长时间熬出的化骨水,各种食材并不是简单的一锅熟,而是先分类预制透味,再装在一起用土灶文火煨制5小时以上。这个菜从生到熟,时常要花费近10个小时。它的精髓在于“和”,10多种美味共冶一炉,相互融合,相得益彰,诱人香味在空气中弥漫,每个菜的味道都不一样,呈现万千风情。汤汁浓稠有点粘唇,每一口,齿颊间都在进行快乐的洗礼,非常“惹味”。吃农家菜,不仅仅是吃喝本身,如果能赋予这个过程更多的形式,吃喝就成了一种享受。这道菜,就给人这种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