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鱼丸子这道菜,汤逊湖渔场43名下岗职工不仅鼓起了腰包,还引来国内300多名下岗职工前来学习烹调技术,学成后在各地开办汤逊湖鱼丸子店,走上致富路。
十几年前,由于企业不景气,汤逊湖渔场不少职工下岗,每月仅拿60元生活费。1996年,下岗不久的蔡少梅不甘领救济的命运,在自家门前摆出桌子,第一个做起了鱼丸子生意:新鲜鱼肉里加入蛋清搅匀,做成香喷喷的鱼丸子。“汤逊九岛十八湾,打个水漂煮鱼丸。”背靠水好鱼肥的汤逊湖,渔民的祖传手艺讲究活鱼现做,原汁原味。鱼丸子的醇香最先吸引的是长途汽车司机,口碑相传,不少人开始大老远跑来吃鱼丸。
随后,渔场下岗职工纷纷搭起小店,做起了鱼丸子生意,几年后发展到43家。如今,从小草棚做起的鱼丸子店,在江夏区政府引导下,建成一排三层漂亮小楼,“鱼丸一条街”渐渐有了看相。平时,一条数百米长的街上一溜排停的,全是慕名前来尝鲜的顾客的车辆。
去年,汤逊湖渔场下岗职工创业故事经中央媒体报道后,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。外地一些下岗人员,慕名纷纷前来学艺。
当年10月,内蒙古赤峰市下岗职工杨九龙夫妇,辗转两天,不远千里来到汤逊湖,成为第一对拜师学艺的夫妇。
同为下岗人,汤逊湖的鱼丸子老板们理解他们的处境,免费授艺,无所隐瞒。
来自安徽的范海华,刚刚离了婚,又下了岗,向朋友借了2000元做学费,带着孩子从安徽赶到江夏。当她知道蔡少梅不仅不收学费,还给她安排好吃住时,当时就大哭了一场。蔡少梅说:“他们都不容易,哪里还能收他们的学费哟!”
由于比较用心,人又勤快,范海华一星期就基本学成。今年,她在安徽老家开了个小店,生活条件开始好转,过上了有希望的日子。
汤逊湖的名气一传十,十传百,不到半年,已有来自国内11个省市的300多名下岗职工来此学艺。其中,蔡少梅的餐馆已经有近200人在这里学习,大多数是下岗职工。
反馈信息显示,八成以上的下岗职工在这里学成出师,回乡办起鱼丸子店,增收致富。
鱼丸子不仅富了本地下岗职工,还成了外地下岗者的“致富菜”,这有些出人意料。江夏区政府积极制定政策,推动鱼丸子叫响全国。汤逊湖渔场为鱼丸子注册了“汤逊湖”商标,供下岗职工免费使用。每年,场里出钱请人培训这些老板,为鱼丸子打广告,做推广,扩大知名度。
日前,区政府又初步规划:以鱼丸为特色龙头,在“鱼丸一条街”附近增加休闲、娱乐项目,做成一条产业链。(记者张辉通讯员卢德耀周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