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正文

拿钱找厨师买秘方 餐饮业“间谍”频酿偷艺纷争

 2006-5-4 大连晚报 评论0

  拿钱找厨师买秘方,派小工“卧底”,在餐饮业中,同行间的“偷艺”行为已经成了餐饮业的“通病”

  一家餐厅的服务员到另一家餐厅要“外卖”,却被怀疑是来偷学菜肴做法的,已付钱的“外卖”被强行要回,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。这起寻常的纠纷背后,却引出了时下餐饮业一个公开的秘密——“偷艺”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目前同行之间互相品菜、暗插“卧底”等“偷艺”行为在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中屡见不鲜,一些特色店因遭同行“克隆”生存遇困。

  怀疑“偷艺”引发外卖之争

  小张是西南路附近一家湘菜馆的服务员。她告诉记者,5月1日下午,因和同事准备在其租住的房子里聚餐过个劳动节。于是她就到附近的另一家湖南菜馆买点外卖带回住所边吃边玩。

  “我点了6个菜,付了120元钱的菜钱,就坐在店里等着做好带走,这时该菜馆的老板反反复复问我买给谁吃、去哪吃,等我要把菜拿走时,他竟然一直跟着我走到了我住所附近,当他见到了我的两位男同事时,竟然动手把我的外卖抢了回去,还大声辱骂我们,说我们是来他的饭店偷艺的。”据小张说,他们随后找菜馆老板索要买外卖的钱,要钱过程中双方还发生了争执。

  5月2日,记者和湖南菜馆老板孙某取得了联系。他说,事发当天他见小张一人来买外卖,就顺口问了一句是买给谁的。对方说是买给自己母亲吃的,因为怕小张拿不了,于是他打算帮助对方送回家。此时他发现小张面熟,并想起小张原来是附近一家新开张餐厅的服务员,在小张家楼下见到了其餐厅厨师,就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,所以才动手将外卖抢走。孙某认为,小张肯定是新开张的餐厅派来买菜偷学做法的。

  餐饮“偷艺”行为屡见不鲜      小张等人到底是不是“偷艺”无从判断,但此事所牵涉的“偷艺”话题倒是在我市餐饮业日渐凸显。昨天,记者在走访了我市的一些餐饮店后了解到,餐馆新开张,同行前去品菜;谁家特色菜经营红火,就派人进去做小工学习……其实在餐饮业中,同行间的“偷艺”行为已经成了餐饮业的“通病”。

  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任先生说,由于餐饮行业竞争残酷,一些经营不善、客源少的饭店经常暗地派人到比较火的饭店卧底,或拿钱找厨师买秘方,或作为顾客光顾,但目的就是照葫芦画瓢把技巧学到手,然后回到自己店里,推出相似甚至相同的菜品,再以低价位招揽客源,其实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,造成了餐饮业发展的混乱。

  陈军(化名)是中山区中山广场附近一家酒店的厨师长,当记者提出让他对“偷艺”行为发表意见时,他笑着说:“做厨师当然要有特色绝技,但别人不会教给你,就要自己偷着学。”陈军还向记者透露了之所以能升级为厨师长还得益于一次“偷艺”的经历:“当时大连川菜中的水煮鱼很火,为了能掌握做法,我被经理安排到一家水煮鱼专营店‘卧底’做切墩,在经过3个月的工作后,我摸清了水煮鱼的基本配料,于是我辞职回到原来的店里专门烹饪水煮鱼,并研究出有自己特色的水煮鱼,我也因此升任为厨师长。” 

  我市某四川火锅店李经理的成功更完全得益于偷艺。他向记者表示,为了能让自己的店立于不败,火锅业内有什么特色品推出,他会亲自领着厨师去品尝,必要时也会派人去对方店里偷着学习,如果是正大光明地去学,对方肯定不会同意,所以餐饮界的这种“偷艺”完全是必要的经营策略。

  商家只能做好自我保护

  辽宁海星律师事务所的刘红军律师指出,菜肴本身没有专利权,所以别人偷着学不违法。比如商家派服务员到另一个店偷学特殊配料和菜肴,虽然道德上讲不通,但行为不违法。也就是说,任何新菜肴的推出,任何人都可以模仿制作出售。所以为了避免自己的特色菜被偷艺,商家首先要有保护意识,保护好自己菜肴的秘方,控制好人员流失,管理好厨房重地等。  

发送给好友分享
信息加载中...

湖北美食   名菜 | 小吃 | 特产

信息加载中...

美食文化   典故 | 名人 | 杂谈

信息加载中...

健康饮食   男女 | 瘦身 | 母婴

信息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