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人均消费支出800元
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到餐馆吃饭的越来越多。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,预计2006年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可突破1万亿元,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800元。
商务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18日上午在古城西安隆重开幕。姜增伟说,中国餐饮业秉承几千年的文化底蕴,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,中国餐饮市场的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。1978年,我国居民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还不到6元钱,2005年增至680元,增长了118倍。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已经连续15年保持10%以上的增速。2005年,全国餐饮业零售额达到8887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7%,比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4.8个百分点。
商务部七项措施促发展
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18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“餐饮业发展与创新论坛”上说,餐饮业是极富成长性的朝阳产业,商务部作为内外贸的主管部门,将继续以开放、引导、促进和规范为着力点,做好七项工作,努力营造中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。
一是认真搭建好餐博会这一发展平台。二是建立健全餐饮业法规及标准体系。三是积极实施餐饮业品牌战略。四是稳步推进中国餐饮企业“走出去”。五是深入发掘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商业价值。商务部今年启动实施了“振兴老字号工程”。六是切实加强餐饮文化和消费文化建设。七是着力推动餐饮业全面提高队伍素质。
六大问题制约发展
据介绍,我国餐饮业尽管发展很快,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。一是餐饮业政策法规与标准建设相对滞后。二是餐饮产业集中度较低,企业间经营水平差距较大。三是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。四是餐饮服务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,以便民、便利为目的的大众化餐饮服务显得相对欠缺,不仅服务网点不足,而且市场秩序不够规范,食品质量、卫生条件跟不上。五是餐饮业的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利润率低、附加值小,内资餐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。六是餐饮企业“走出去”发展的步伐还不快。(均据新华社西安18日电)
中国有多少地方菜系
中华餐饮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。到唐宋时,南食、北食各自形成体系。发展到清代初期,鲁菜、苏菜、粤菜、川菜,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,被称作“四大菜系”。到清末时,浙菜、闽菜、湘菜、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,共同构成中国的“八大菜系”。
中国地域辽阔,除了八大菜系,还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菜系。经过近年来的发掘整理,涌现出许多新菜系。第二届餐博会主办地的陕西省,凭借多代王朝都城的优势,兼收历代宫廷、地方、民族餐饮文化之精华,形成了独特的长安菜肴(又称陕菜)。河北玉兰香保定会馆饮食公司,经过20多年的挖掘,研发出“中国直隶官府菜”。黑龙江的“龙菜”、上海的本邦菜、甘肃兰州的牛肉面,都颇受消费者欢迎。山西在晋阳菜的基础上,又打出“中国面食之乡”的旗号,借以弘扬三晋饮食文化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,各大菜系代表几乎都有。以全聚德烤鸭和东来顺涮羊肉为代表的京菜,尽管本地并无此称谓,但在香港却有好几家京菜馆,当家菜就是烤鸭和涮羊肉。
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组团参加了本届餐博会。内蒙古和新疆的烤全羊,宁夏的清真宴,苗家的特色菜,都丰富了中华餐饮文化。